江南体育作为厦门中心城区的思明,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齐头并进,城区建设与产业腾飞同频共振。在这背后,有着固根本、稳预期江南体育、利长远的法治保障。一直以来,思明法院始终秉司法初心,怀为民之情,护航辖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。
2023年,思明区人民法院踔厉奋发、勇立潮头,以“全国优秀法院”成绩为新起点,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,全年(截至12月15日,下同)受理案件4.93万件(其中新收案件4.48万件),办结4.25万件,收、结案总数均为全省第一,法官人均结案472件。一审服判息诉率、发改率等质量指标全市最优。
平安是发展之基、民心所向,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在。2023年6月21日上午,思明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了被告人殷某某贩卖毒品罪一案。现场还有人大代表、思明区某小学学生代表、某高中教职工代表、媒体记者等100余人。大家通过此次旁听,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,真正看到了毒品对一个人造成无可挽回的危害,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珍爱生命、远离毒品。当天,思明法院还与厦门司法强戒所、厦门市疾控中心签订全市首份《全民防毒禁毒联动治理三方协议》,邀请专家宣讲“识毒+防毒+禁毒”联合课,助力争创“无毒”鹭岛。
种“禁毒”的种子,开“法治”的花。这次线上、线下全方位的禁毒宣传月公众开放日活动,只是思明法院能动履职、维护平安思明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过去一年来,思明法院竖起安全“防火墙”,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依法严惩3个涉案人数达26人的“套路贷”恶势力犯罪集团。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,审结该类案件20件,为群众挽回损失761.5万元。依法保障群众“出行安全”,高效办结危险驾驶和交通肇事犯罪153件,增强群众安全感。
思明法院在官方微信打造“小思说法”精品栏目,选取贴近民生的小案例讲明平安建设的大道理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精神,广受好评。
五年前,大量“暴龙眼镜”相关案件涌入思明法院,经过民三庭庭长李缘缘逐案梳理其中关键问题,对症下药,向企业发出了司法建议,推动60多件系列案件顺利结案。没想到的是,随着时代变迁,网络侵权案的类型此消彼长,许多“僵尸店”和冒名店引发的纠纷纷至沓来,公司无奈也只能全部提起诉讼。
“得在前端解决纠纷。”李缘缘回到庭里,立刻召集了专业法官会议。一番头脑风暴后大家得出结论——诉前化解纠纷单靠法院还不行,需汇聚各方力量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李缘缘带领法官团队走访调研了知产行政执法部门、行业协会、企业法务部等多家单位。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,思明法院再次向暴龙眼镜发出了司法建议:建议企业通过发送律师函主动沟通,争取行业协会、调解组织居中调解;充分利用行政机关管理惩治机制、电商平台的自有净化处理机制,将纠纷预防在先、化解在前。
为进一步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、促进网络购物环境的健康发展,思明法院也向平台发出司法建议,推动平台强化个体户店铺的管理,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,营造诚信营商环境。
一份份司法建议,犹如一颗颗蕴含生机的种子,给企业维权带来转机。通过近年来的用心耕耘,思明法院联合区工商联、市企联诉前协同化解6500余件涉企纠纷,调处金额达13亿元,有效降低企业维权成本的同时,也督促不诚信企业诚信经营、守法经营,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。
思明法院还积极引导企业合规经营,全省首次在审判阶段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整改,经验做法被中国法学会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专文介绍;发出全市首份行政合规“一案双书”,力争实现“办理一个案件,扶助一个企业,规范一个行业”;加大司法助企力度,开展“商事讲堂”2期,向企业发出司法建议、风险警示告知书11份,助力防范化解经营风险……这一项项亮眼举措的背后,都离不开思明法院在高度重视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。
今年来,思明法院审结商事案件1.8万件,标的额达90.3亿元。全市法院营商环境考核17项指标全部达标,其中一审平均用时、实际执结率等6项指标全市最优。
在一起“跳单”买房案件中,王先生(化名)和安居房产中介签订了《看房书》,约定“经我公司介绍上述房产后,王先生无论通过何种途径与业主成交,或介绍他人与业主成交,均视是为我公司介绍,应按房产成交总额的2.5%支付佣金。”之后,中介多次代表王先生与业主协商价格,打探到了业主的内心底价。但王先生却拒绝了中介帮其约好的双方面谈。不久后,王先生通过另外一家中介公司买了该套房产,并支付5万元中介费。安居房产中介知晓后,起诉要求王先生支付5万元中介费。思明法院一审支持了中介公司的诉求,王先生应支付安居房产中介4万元中介费,买房“跳单”者最终“双倍买单”。在该案中,思明法院发挥了价值导向作用,弘扬“言而有信”的契约精神,充分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今年来,思明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一件接着一件办,从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,从为患病未成年人开展司法救助到妥善审理养老保健品诈骗案,从支持微信群辱骂行为应公开道歉到对高空抛物行为人判处刑罚,思明法院始终践行司法初心,厚植为民情怀,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成果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“请配合开门,法院强制执行!”2023年5月的一个夜晚,白天忙碌了一天的执行干警们再次集结,马不停蹄开展“猎狐行动”……2023年,思明法院开展“猎狐行动”“夜间敲门”等专项行动12场,拘传346人,实际移送拘留85人。
持续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建设,与厦门市第一拘留所合作共建,全省首创“执拘直通暨涉执矛盾联动化解机制”,送拘效率提升70%,促成和解116件,涉案金额超1.5亿元;协同铁路公安、机场公安推出“天网行动”,借力停车管理大数据打造“e查车”,破解“找人难、找车难”执行痛点,车辆有效控制率提升至60%;积极打造“数字+”执行新体验,推出“思法e拍”项目,完成全国首例非上市股票拆分处置成交案,司法拍卖周期同比缩短40%,溢价率达27.8%;全省率先发出《当事人本人到庭令》督促到场履行……今年来,思明法院始终牢记为民执行宗旨,着力攻坚“切实解决执行难”,累计执结案件1.68万件,兑现胜诉权益58.8亿元,让胜诉当事人的“纸上权利”及时变成真金白银,交出了执行工作的漂亮答卷。
走进思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,这里俨然像一家为当事人设立的诉讼服务“大超市”,不仅能开启全方位线上服务,让纠纷解决“一键提速”,还能打通数据壁垒,实现缴费、退费全流程网上办理。据悉,今年以来累计在线万次,线万次。
为更好方便人民群众,思明法院将15项诉讼服务集约至窗口统一办理,年均为当事人提供各类诉讼服务近十万次,满意率达99.26%。另外还开辟有涉老、涉军等绿色窗口,成立执行服务中心,形成“3+X”综合接待机制,着力打通执行办案办事的“最后一米”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近年来,思明法院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,调处各类纠纷1.6万件,化解成功率64.38%。与31家辖区综治单位签订联动协议,邀请27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加入“代表·委员调解室”,设立全省首个入驻法院的“价格争议调解工作室”。
坚持“走出去”,为各类调解组织提供远程法律指导、线下调解培训和高效司法确认,开展现场普法活动27场,受众达4600人次。搭建“三保三先三延”机制,住建领域纠纷调撤率超50%,相关工作经验在人民网刊登介绍。打造“12345”司法建议工作模式,取得明显成效,连续3年获评全省法院十大精品司法建议。创新成立“思明区诉讼衍生案件协同治理中心”,为上诉期内的当事人免费提供释法答疑、诉讼利益风险评估、自动履行引导等法律服务。率先探索“房地产交易律师代理全覆盖制度”,着力推动重点领域纠纷精准治理。诉源治理工作经验入选全省新时代“枫桥式工作法”。
作为全国基层法院代表(仅2家),获邀参加最高院举办的“新时代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研讨会”,介绍工作经验。
民事案件23814件,占案件总数的56.05%;执行案件16839件,占案件总数的39.63%;刑事案件868件,占案件总数的2.04%;行政案件851件,占案件总数的2.00%;其他案件118件,占案件总数的0.28%。(注:其他案件包含国家赔偿与司法救助、司法制裁、非诉保全、区际、国际司法协助及强制清算与破产等类型案件。)
●思明法院高级别案例、论文频频获奖,调研得分勇夺全省中、基层法院“三连冠”,再次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“组织工作先进奖”;信息得分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一。
●高水平法治宣传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,在全国法院第十届“金法槌奖”中斩获微电影一等奖、微视频二等奖。
●官方新媒体账号(微信、微博)连续四年摘得“全国法院十佳”荣誉,系全国中、基层法院唯一单位。